|
名特優產品 |
更多 |
|
各種蔬菜
價格:電話聯系
簡介:經營各種蔬菜...
|
|
|
|
|
云霄優質面粉
價格:電議0554-8615613
簡介:安徽省鳳臺縣昌盛面粉公司(0554-86...
|
|
|
|
|
金山火蒜
價格:
簡介:金山火蒜是開平市著名的土特產。為了方便運...
|
|
|
|
|
東興椒
價格:
簡介:東興椒適應性廣、抗病力強、豐產性好,味極...
|
|
|
|
在我國的工業史上不能不提到煤電之都阜新,在“一五”期間,國家156個重點建設項目,阜新就有4個。遼寧省阜新市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在計劃經濟時代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上世紀末以來阜新地區煤炭資源枯竭,整個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2001年12月,歷史再次選擇了阜新,阜新被確定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中國把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這一世界難題的破解交給阜新,阜新經濟怎樣轉型,如何給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做出表率,黨和國家在期待,阜新人民更是期待阜新轉型后實現振興。 探索轉型之路最終選擇了農業產業化得之于資源開發,也失之于資源枯竭的阜新,曾在猶豫中掙扎了多年。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阜新人為了尋找整個城市的生命替代,上電子,上紡織,也建過化工城,但都沒有成功,因為這些都無法承載經濟轉型所必須解決的生存和發展兩大難題。 經濟轉型之初,阜新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轉型方向及目標,結合阜新市的宜農優勢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重點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逐步形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 為發展農業產業化,市委、市政府編制和出臺了《阜新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用以指導產業化的穩步、有序實施;同時建立健全了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組織體系、目標考核體系、資金扶持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 阜新市整合資金,積極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財政支農專項、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和農業、水利、林業等各渠道的資金進行整合,根據各個產業鏈條的不同情況,突出重點,分類扶持。市政府連續幾年從支農資金中列支1000多萬元用于種豬投放補助、購買奶牛貸款貼息及保險、種鵝繁育體系建設、肉羊改良、肉驢改良、農業新品種引進等。同時,合理運用交通建設、農網改造等資金,在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基地的建設中,優先安排解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共投入資金3億多元。 阜新市委書記姚志平向記者描述了他對這座城市的理解:阜新作為遼寧的一個市,自當屬于中國東部;它干旱、冷涼的氣候及由此而形成的光熱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又帶有典型的西部特征;它耕地面積近600萬畝,人均占有5.6畝,適宜發展糧食生產,這又是中部地區的特征。這種地域特征的包容性,決定了阜新的農業產業化具有面向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多方位性和開放性。只要立足于這些優勢,徹底改變傳統農業思維方式,大力向現代農業開步,阜新就完全能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轉型之路。 突破從生豬產業化開始,8月27日,遼寧省阜新市王府鎮七家子村養豬大戶馬玉林告訴記者,他家前幾天剛賣出一批肥豬,剛育出的小豬仔更是供不應求。在今年生豬市場看好的情況下有豬可賣真是很難得,而馬玉林家正是在去年豬價下滑時投資建設家庭養豬場的,這得益于阜新市重視發展生豬產業發展的結果。 經濟轉型以來,阜新市把生豬產業發展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強力推進生豬產業化進程,成為農業產業化中最豐滿和完善的產業鏈條。 阜新福源種豬場場長齊萬全對記者說:“我們種豬場于2003年被列入經濟轉型項目,享受到30萬元的補貼款,如今年出欄仔豬、種豬、育肥豬8000頭以上。”今年國家與省才對能繁母豬發放補貼資金,國家一頭豬的補貼也僅有50元。阜新市委書記姚志平告訴記者,已經連續好幾年了阜新市每頭種豬給予600元的補助。阜新市非常重視生豬生產的規模化,市財政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對新發展的飼養大戶和規模飼養場在種豬購買上給予資金補助,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生豬良種化和規模經營水平。 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全市各有關方面都在為生豬產業的穩步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為充分發揮生豬產業經濟合作組織在生豬生產流通領域的作用,相關部門主動對生豬經紀人加強培訓,提高經紀人隊伍營銷能力;為提高養豬技術推廣水平,市生豬基地辦、各級畜牧技術推廣機構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養豬重點鄉鎮舉辦養豬技術培訓班,推廣瘦肉型豬綜合配套技術;為服務養豬戶,阜新原種豬場重點加強了售后服務工作,并建立了“養豬110”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對購買種豬出現的問題,隨叫隨到,確保種豬有效利用。 阜新雙匯是1997年從河南省引進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已形成日屠宰生豬4000頭,日生產高、低溫肉制品210噸的生產規模,其中60%~70%的豬源來自阜新,即每天需求2500頭左右,“阜新雙匯”已發展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肉制品加工基地。以雙匯為依托,阜新市積極發展“龍頭+中介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行模式。生豬銷售有“訂單”,不僅徹底解決了農戶賣豬難的問題,而且調動了農戶養豬積極性。同時,又使加工龍頭企業的原料來源有了保證。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了阜新生豬產業的抗風險能力,維護了基地養殖戶的利益。隨著產業化的不斷完善,阜新生豬生產飛速發展,養豬業年產值已占整個農業產值的1/3,增加農民純收入近2億元。2006年,全市生豬飼養量和出欄量分別達到372萬頭和236萬頭,分別比2001年增長了102.2%和136%,年均遞增20.44%和27.2%。 多條農業產業化鏈條形成阜新市農委主任馬如軍介紹說,為切實做好服務工作,確保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以市農委為主,打破內部機構設置和業務范圍,整合力量,抽調業務骨干,組建了生豬、奶業、肉羊、肉雞、肉驢等14個農產品基地建設辦公室,每個辦公室負責一個產業,從龍頭企業到農產品基地建設提供全過程的協調和服務,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健康發展。阜新市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瘦肉型豬、奶業、肉羊、肉驢、白鵝、雜糧等14個農業產業化鏈條。 以美中鵝業為龍頭的白鵝產業鏈已把彰武縣打造成全國白鵝生產第一縣。2006年,全市白鵝飼養量達到995萬只,出欄860萬只,出欄量居全省第一位。以阜新伊利、沈陽輝山為龍頭的乳制品產業鏈,已形成日加工鮮奶300噸的生產能力,成為全省奶業三大重點板塊之一;全市人均奶占有量居全省首位。以遼寧田園實業公司為龍頭的食用菌產業鏈,擁有全國最大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車間,產品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96個“中國名牌產品之一”。華農食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集食用菌科研、生產、銷售和精深加工于一體的現代農業高科技企業,也是國內第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菌種企業。以香香集團為龍頭的雜糧產業鏈擁有國內科技含量最高的雜糧飲料生產線。以振隆土特產公司為龍頭的南瓜深加工出口產業鏈,南瓜系列產品和籽仁農產品生產規模位居全國之首。以阜新東阿阿膠和綠鮮原為龍頭的特色肉驢產業鏈,已成為全省的特色產業,并將逐步發展成為東北乃至全國的優質肉驢生產基地。此外,林木、肉兔、油脂加工、花卉、蔬菜、牧草、毛草制品等產業也都形成了較大規模。 農產品加工業成為轉型經濟支柱轉型之初,有人曾對農業產業化的生命替代功能表示懷疑,認為阜新的選擇是一種“全面倒退”。現在大家終于明白:正是農業產業化在關鍵時刻拯救了這座城市;阜新雖然被歷史耽誤了一段路程,但農業產業化已使它獲得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走向。 經濟轉型5年多來,阜新市以培育和引進生產型龍頭企業為突破口,實施龍頭牽動戰略,打造農產品加工企業群,以此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為了產業化,阜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8年里十下河南,把全國肉制品加工第一品牌雙匯引進阜新;七赴大連和歐亞集團公司洽談,促成了阜新食用菌生產基地的建設;三會伊利老總,促使原本對阜新沒啥想法的伊利集團最終落戶阜新,建立起足以對整個遼西構成產業輻射的阜新伊利乳業。通過努力,河南雙匯、內蒙古伊利、山東東阿阿膠等一批有品牌、有實力、有市場的大型龍頭企業相繼落戶阜新,龍頭企業數量越來越多,規模不斷壯大。 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阜新工業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推動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阜新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多年以來以農產品初級原材料輸出為主的局面,農產品加工業總量已排在地方工業各行業的首位,作為轉型主導產業的農產品加工業已初具規模。2005年阜新市被國家八部委評為全國農業產業化先進市,被中國食品協會確定為全國食品工業強市(縣)之一。 阜新是眾多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它的經濟轉型經驗對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阜新發展工業的資源枯竭了,如何擺脫困境,也曾走過彎路。其實阜新的生機就躲在危機旁邊,就看你能否發現,尤其是及早發現。新世紀阜新的第一屆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把目光跳出二十里城區仔細打量,在那里看出一片陽光地帶,把農業產業化作為經濟轉型的切入點,8年堅守,破解了一個城市的生存和發展難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