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cctv [新聞會客廳]
許靖波:第一個困難是我們的壓力比較大。因為湖南是一個水稻主要產區,使用鉀氨磷的量也是比較大的。第一個就是我們農民習慣使用這個鉀氨磷,要收繳上來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要做好宣傳工作,把國家的有關規定宣傳到農民手中,如果農民的思想認識不太認識到位,我們這個工作就有很大的難度。
李小萌:對,畢竟這是人家花了錢買來的,讓他交出來不容易。
許靖波:第二就是經銷部門,經銷商也是從企業采購過來,要把這個全部收繳上來,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農業廳成立了專項整治收繳小組,分批分期地由各個州市農業執法大隊,用州的車子把收繳的農藥全部押送到集中銷毀的地方。
李小萌:農藥不比其它的東西,銷毀的時候要注意很多環境的問題等等,這個需要資金方面的投入嗎?
許靖波:這個肯定要,第一個做銷毀工作的是紹豐水利集團,這個紹豐集團本身就是一個民營企業,當然銷毀過程中還要有資質,要國家環保部門的認可,我們首先找到省環保局,由省環保局和農業廳兩家下通知給它,基本是認可它,認可它銷毀。第二個還動用了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站,在銷毀現場設了五個點來監測對環境的影響,對人到底有沒有影響,設了五個點,通過銷毀的過程當中,這五個點監測的結果,對當地的環境是沒有影響的,這個銷毀是挺成功的。
李小萌:張總,銷毀一噸農藥大概要投入多少?
張玉香:現在精確地計算,也不一樣,有的說銷毀一噸要一萬塊錢,有的說是兩萬塊錢。
許靖波:各地不一樣。
李小萌:像八百多噸的話,那就是上千萬的投入。
張玉香:是的,所以財政部也專門撥了1500萬元用于補助中西部地區農藥的銷毀,各地財政都很支持,因為它還要花一些其它的費用,各地財政都很支持這項工作。
李小萌:這次是一下收繳上來這么多,能不能保證接下來生產、流通和使用的環節就不再有這樣的高毒農藥了?
張玉香:現在就是要保證做到這一點,因為這次專項整治我們基本上都清繳了,對五種高毒農藥都銷毀了,現在出臺了六部門的文件,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文件,各地更要加大這方面的查處力度,不允許生產銷售和使用,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不大的,還是能夠做到的。
李小萌:這個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出的一個公告,而且是2008年的第一號。
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是很多人對農產品的期待。但是這個目標的實現,并非易事。
與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工業品不同,農產品很難標準化。投入的農產品、生長的自然環境、種植者和養殖者的素質,以及存儲的條件,都會影響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此外,從農田到餐桌,農產品的流通,也有一個漫長的鏈條。本身監管就非常困難,加之我國農業生產分散,一旦發生質量問題,要尋找生產者,讓其承擔責任,有如大海撈針。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建設一種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長效機制,是擺在主管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李小萌:您剛才說到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困難就是在于從源頭上就開始監管,您給我們講講,像這樣一盤菜或者那一份肉,它從生產到我們的餐桌上要經過多少個環節?
張玉香:像我們這一盒蔬菜,從種到收,環節很多,從農產品質量安全這個角度來講,影響這一棵菜的環節非常多,首先一個是產地環境,生產的產地環境,重金屬超不超標,適不適合于產品的生長。第二個就是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剛才我們講是用不用高毒農藥、違禁農藥,是按照規范生產。第三個就是生產過程的控制,就是按照標準化的技術規程來生產,嚴格有一套規程。第四個環節就是產后的處理。有的產品處理不好可能還有二次污染的問題,包括一些水產品運輸過程中加藥的問題,可能還有二次污染的問題。同時我們又對產品進行包裝標識的,運到市場上,市場上還要進行檢測,檢測合格了才允許入市,才能入市到餐桌消費,經過這么長的鏈條。
李小萌:如果生產比較分散,像剛才張總說的這種監管鏈條就不容易把它連起來,不容易那么有效,所以今天我們也介紹一個有點新的合作方式,我們今天也請到了浙江臺州路橋超藤果業合作社的一位負責人,您好,給我們介紹一下您這個合作社是怎么回事?
陳榮敏:我的合作社主要生產的是葡萄。
李小萌:主要生產葡萄,合作社是怎么組織起來的呢?
陳榮敏:我們合作社最早是在2003年成立的,當時我們本地的葡萄產業隨之增加以后,農戶把葡萄銷到市場去,千家萬戶的農戶跟千變萬化的市場無法銜接。
李小萌:其實當時建這個合作社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配合市場去銷售,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們在監管的這個方面做了什么?
陳榮敏:我們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個,在生產每個環節上,我們實行了五個統一,就是說我們在苗木上也提供了統一采購,農資投入品也是統一采購的。第二,就是在生產上面制定了相應的標準。第三,給農戶一些合理的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要求的管理方案。第四個就是在農資投入,農資在田間使用的話都相應建立了檔案,在銷售這方面,我們在包裝上也采用了一些條形碼,消費者買到我們的葡萄,這個是哪個農戶生產的,可以追溯。第五個,現在我們把一些新的技術生產,通過這個平臺貫徹到農戶身上去,這樣通過技術改造,使我們的食品在品質上,在安全上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證。
李小萌:聽起來為了保證質量,投入了不少,投入增加了,那你們獲益了吧?
陳榮敏:那當然,這是肯定的。
李小萌:謝謝。張總,像這樣的一種合作方式在全國范圍來看普遍嗎?
張玉香:合作社是隨著我們現代農業的發展,合作社規模也在發展,目前全國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大概有15萬多個,特別是去年我們出臺了一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應該說現在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能要進入一個更健康、更快速的發展時期,因為現在生產是有需求,比如現在專業合作組織是小生產對接大市場的最好的這么一個橋梁,因為它可以把農民組織起來建基地,我覺得這個農民合作專業組織在這個方面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這方面。一般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又按照規范來進行生產,它到市場上嚴格按照市場要求來組織,這樣目標更明確,工作推進得更好,所以有利于保證質量安全水平。現在我們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重要一點就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李小萌:剛才那位先生說現在他們的產品都可以通過產品上的條形碼倒查,一直查到生產是哪一家哪一戶,現在這種倒查機制在多大的范圍內都建立起來了?
張玉香:這次專項整治,一個最大的應該說成果,就是我們通過專項整治各地探索建立了一些長效機制,長效機制里邊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建立一個全程追溯的體系和責任追究的制度,就是這個產品要全程監管,然后能夠實行全程追溯,追到哪一個環節有問題,就哪一個環節要負責任,責任追究,這么一套體系建立起來,已經具備了一定基礎,各地都在加快這方面進度。現在全程追溯就是,一個環節發現了問題,都可以追到,比如在產地有編碼,生產有記錄,你使用了農藥多少要記錄,然后產品有編碼,產后有包裝標識,市場上還有準入的門檻來檢查,現在有很多地方采取一些措施,現在我們到超市可以看到,蔬菜都有這個條形碼,這個條形碼,我們現在是通過信息化手段,這個信息是從生產到銷售全程跟蹤的。
李小萌:像這個條形碼就是嗎?
張玉香:是的,現在有這個編碼的話,你可以用一個機器照下來以后,如果發現了問題,所有的信息都在這里邊,在這里邊儲存著。
李小萌:我以為這個是偷偷拿出超市會被發現的那個條形碼呢,這個是可以查到它的產地。
張玉香:正規廠家現在都是采取這種辦法。
李小萌:您說的這種追溯辦法,消費者能不能參與?
張玉香:追溯辦法就是消費者,如果消費的時候發現了問題,你就拿著這個去找,信息全在里邊,什么地方生產的,哪個地方銷售的,什么品種,用了什么藥,所有東西都在里邊。
李小萌:那看來以后做飯炒菜這個皮先別扔,萬一出問題,可以查。
張玉香:一般大的超市,大的市場都比較有誠信度,它還是有保障。
李小萌:前面您給我們介紹了蔬菜、水果整個質量的監管鏈條,說到肉類、水產類也是類似的一個監管鏈條嗎?
張玉香:是的,像生豬的問題,比如生豬在養殖環節,養殖飼料要安全,我們有飼料安全一百問,飼料要安全,養的豬出欄的時候要進行出欄檢疫,豬到定點屠宰場的時候,在定點屠宰場要進行檢疫,豬肉出來以后,屠宰場還有產品的檢驗,它這個過程也是從養殖的基地,養殖場,然后到定點屠宰場,當然它和蔬菜還有一點點區別,然后到批發市場,到各個環節消費,大同小異,差不多,水產品也是這樣,從養殖場到批發市場,到消費者環節。
李小萌:今天現場也來了一位來自浙江的一家食品公司的負責人,您好。我們知道你這個食品公司是專門從事豬肉的生產和銷售,每年提供市場70萬頭,這是一個怎么樣的規模,算大的嗎?
居絹華:我們在浙江也是一個規模比較相對來說大的企業,我們主要也銷往上海、浙江、長江三角洲一帶大中小城市。
李小萌:包括飼養、加工這個環節當中,你們的質量安全的監管是怎么做的?
居絹華:我們企業在產品質量安全主要是從源頭控制這個環節,還有屠宰生產加工的環節,還有一個就是物流的環節以及最后一個銷售環節,這樣幾大重要的環節當中來控制產品的質量安全。首先就是源頭控制這個環節當中,我們自己建立了一個無公害基地養殖場,另外我們也是全部從國內一些無公害基地引進這些生豬,屠宰生豬的,所以在源頭上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安全。到生產過程當中,我們首先要經過檢測這一關,檢驗檢疫這一關,所有進廠的生豬,我們公司內部進行一個興奮劑檢測,還有抗生素的檢測,來確保屠宰的生豬質量的可靠。在生產過程當中也是一樣,我們通過一個HCCP這樣對關鍵點的控制,到最后檢疫檢驗合格之后才可以出廠。在出廠過程當中我們對物流的環節也會進行一個有效的控制,所有的產品都是進行一個冷鏈的冷藏運輸,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保證產品質量。還有一個銷售過程也是相當重要的,所有的品牌都是經過一個品牌專賣,我們全部是一個連鎖經營專賣,在各地就是以一個連鎖經營的方式,消費者買到的鮮豬肉都會有一個產品的安全碼,剛才司長也說到了一個追溯系統,我們在國內也是首家建立生豬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這套信息系統也是從源頭到消費者,都可以去查詢,而且消費者拿到這個肉品之后都可以直接上網查詢,不需要到公司來查詢,所以這套系統能夠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地食用,最終也實現了輸入從農舍到餐桌的全程信息化的監控。
李小萌:張總,像這樣的企業,品牌化、規模化地經營,進入超市,銷售也比較規范,我們是可以放心,也有消費者會問,是不是說比較松散的這種農貿市場的豬肉或者是禽類、魚類就不一定有保證了呢?
張玉香:也不能這么講,因為現在規模化生產的畜產品或者是水產品,它可能在生產各個方面有它的優勢,但是我們國家的情況是,比如養豬,過去散養占的比例很大,我們大量吃到的豬肉還是散養戶供給的,所以這些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的增強,包括各個養豬戶都是在提高,所以現在生產出來的東西應該說都是安全的、放心的。
李小萌:像農產品的這種批發市場或者農貿市場的監管工作做起來應該更困難。
張玉香:批發市場的農貿市場監管工作相對是困難,所以這次在專項整治當中,國務院要求我們第一項目標就是要把全國的大中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全部納入政府的監管范圍,這一點已經做到了。集貿市場現在大家在專項整治當中,很多地方把集貿市場也納入了監管范圍,而且集貿市場,像北京各地都探索了一些好的方法,利用檢測車、流動檢測、建檢測站等等,現在的工作都在推進,產品總體上還是有保障的。
李小萌:今天節目當中您跟我們講了整個整治行動當中的一些成果,但是難免我們會有一種擔心就是,行動過后是不是會出現一個反彈期?
張玉香:實際上專項整治是四個月,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我剛才講,農產品質量安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是不斷推進的一項工作,四個月專項整治最大的一點就是我們積累了經驗,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特別在建設長效機制方面打基礎,四個月過后現在開始,我們要鞏固以往的成果,不斷地健全一些長效機制,我們要抓反復,反復地抓,更深入地,持久地抓下去,比如現在我們要有一些長效機制方面比較好的,要堅持下去,比如我們要加大力度推進標準化生產,要進一步加強投入品監管,出臺了這個文件,六個部門以后要嚴加市場管理等等,進一步落實責任,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這個方面很多工作都要進一步做,可以說不會是一陣風過后不抓了,只能是工作力度越來越大,基礎現在比較好,今后的工作會更深入。
|
[ 關閉窗口 ] |